热词: 公交车站 酒店 餐饮 医院 更多
手机版 欢迎使用8684!
  • 概要
  • 历史
  • 地理


  在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长江三角洲,有着7000多年历史文明的嘉兴市南湖区,迎着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迅猛腾飞,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客商,成为投资兴业的一方热土,更犹如璀璨的明珠熠熠闪光,日益显现出耀眼的光彩。
  南湖区地域面积426平方公里,下辖5个镇、7个街道、95个行政村、59个社区居委会,人口50万。位于浙江省北部杭嘉湖平原,东邻上海,西靠杭州,北依苏州,南濒杭州湾,是嘉兴市经济、政治、文化、商贸中心,上海经济区的黄金腹地和浦东新区的延伸地,极具开发潜力和发展前景。
  南湖区历史悠久,是马家浜文化的发祥地,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江泽民同志“沿海发达地区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号召的发出地。这里物华天宝,特产繁多,自古粮桑并重,农牧结合,百工技艺,衣食海内,经济繁荣,百姓安康,生活富庶,以“鱼米之乡、丝绸之府”闻名海内外。南湖区也是中国最早、最发达的商品经济地区之一,两汉时就“饶渔盐之利”,商贾云集,市面繁荣,宋代“人丰翕集,市井骈阗”,到明清时已成“江东一大都会”。如今,南湖区被国务院确定为先行规划、先行发展的东部沿海开放地区之一,更有着经济社会发展得天独厚的综合优势:
  这里区位优势明显,地处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的中心位置,以南湖区为中心,100公里半径范围内,有上海、杭州、苏州等中心城市;200公里半径范围内,有宁波、无锡、常州等经济强市,300公里半径范围内还有南京、温州等大中城市,这些城市群中以占全国6%的人口创造了中国25%的工业产值,并且在汽车制造、电子通讯、机械仪表、精细化工、纺织印染、生物制药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等诸多产业领域都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科技水平最高的产业配套群,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金融的产业区。紧邻上海的南湖区在相当程度上共享着上海及其周边城市在金融、市场、科技、人才、信息、物流等多方面的资源优势,直接承受着上海及其周边城市地区的产业辐射以及各种发展机遇,从而以雄厚的经济实力,齐备的工业门类,产业化的科技农业,繁荣的商品经济,通畅的商贸物流,高素质的人才资源,较高的城市化水平,富裕的生活群体,良好的社会治安,舒适的居住环境,广阔的朝阳产业发展空间,位居前列的科技力量和对外经济贸易,以及完备的产业配套、强劲的市场辐射能力以及巨大的高消费群体等等,成为投资兴业的理想区域。
  这里交通便捷,通江达海的港口,纵横交错的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构筑起通畅捷达的交通网络。交通以驱车1小时抵达为标准,南湖区周围有上海虹桥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以及宁波栎社国际机场等4大国际机场,同时濒临上海港、北仑港和乍浦港3大港口以及沪杭高速公路、乍(浦)嘉(兴)苏(州)高速公路和连接上海至宁波的杭州湾跨海大桥高速公路等3条高速公路。沪杭铁路复线、320国道、京杭大运河贯穿南湖区全境,其中沪杭铁路复线日通行客货列车80多对,日运送旅客10多万人次,发送货物5万吨以上;京杭大运河常年通行500吨级船舶,并以密如蛛网的内河航水系与乍浦港、铁路中转港相联。
  这里自然资源丰富,土地资源丰富,人均耕地占有1.3亩,为浙江省人均土地占有量的近3倍,并且拥有大量的建设用地。同时,南湖区盛产粮、油、茧、淡水鱼等农产品,为开展农产品深加工和发展食品加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商机。
  这里人文资源深厚,不仅传承吴越文化之渊源,保留楚文化的余韵,而且深受海派文化乃至西方文明的影响,历代名人辈出,有着丰富的社会人文优势和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目前,嘉兴籍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有39人,从而有“近现代名人一半在浙江,浙江的一半在嘉兴”之说。嘉兴市目前有大中专院校66所,其中普通高校1所 ,大专4所,中专6所,技校5所,普通高中37所,成人教育机构11所,并另有社会办学机构192所,科研机构21所。每年都至少有6000余名毕业生进入人才交流市场。同时,还有众多的各类紧缺人才源源不断地从国内外向南湖集聚。
  这里服务机制完善,南湖区政府及其所属的各镇、街道政府奉行“环境也是生产力”的理念,大力整治投资环境,文明执法,规范行政。对投资者以“一门受理”,“一站式审批”,实行“一条龙服务”,即到南湖区投资,从项目立项、审批、证书申领、工商登记到银行开户、海关备案、企业刻章等全部办厂手续和有关施工建设手续都由镇(街道)和区两级企业服务中心负责免费无条件跑腿、全方位经常性服务。区外商服务中心、投诉中心也将充分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
  这里合作前景广泛,嘉兴市及南湖区是浙江省最早确立市场经济体制并且发展良好的城市之一,民营经济具有独特的先发优势,目前大部分企业已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产品、技术、市场,形成了以精细化工、五金塑料、合成纤维、电子材料和纺织服装等五大特色产业,并且急待产业升级,拥有广阔的合作机会。高水平、高起点规划的南湖新区正在积极寻找房地产、商贸等产业的合作伙伴。
  凭藉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南湖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取得了崭新的成就: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2年,全区属地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5亿元,人均GDP超过2万元。农业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格局出现了全新的变化,农业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效益农业发展迅猛,全区粮经种植面积比已经达到40:60,种养业产值比也达到了45:55。并且成功地创建了属全国首批21家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之一的——嘉兴南湖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基本建成了粮油种子产业、生态环保牧场和科技孵化园以及茭白、葡萄、水蜜桃等六个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全面启动了优质水果、桑蚕、粮油、瓜果等五个示范区,在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的带动下,全区农业已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转变。2002年,农民人均年纯收入5470元。工业经济稳步推进,行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初步形成了以五金塑料、纺织服装、合成纤维等五大传统行业为主导、精细化工等五大新兴行业为潜在优势的格局。特色工业园建设势头强劲,开发档次日益提高,集聚效应不断显现。亚太嘉兴科技工业园、加西贝拉工业园和德丰科技工业园建设全面启动,南湖工业区、各镇(街道)工业园区、企业工业园建设进展迅速,全区各类工业区开发总面积累计达8962亩,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4亿元,519家进区企业总投资已达29亿元。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开放型经济长足发展。南湖区着力破除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全面实施了国有和集体企业改革攻坚战,建立新型劳动关系,确立市场主体地位,并在此基础上,积极组织开展审批制度改革,削减行政审批项目,实行政务公开、政府采购,全面推进区镇两级党政机构改革、理顺管理体制和行政体制,逐步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各类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中介机构,调整区、镇、街道和行政村以及城市社区的行政区划,建立并不断扩大社会保障体系以及住房、教育、养老、医疗社会保险覆盖面,基本形成了新的发展格局。同时,招商引资不断取得新突破,对外贸易实现大幅增长,经济外向度显著提高。2002年全区合同利用外资7229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2077万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2.01亿美元。

 
       2005年5月17日民政部批复,嘉兴市南湖区更名为南湖区。5月20日浙江省民政厅下发了更名通知(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政发[2005]27号),5月28日南湖区正式挂牌。

区内地势低平,平均海拔3.7米。
  南湖,面积仅有800余亩,南湖由运河各渠汇流而成,上承长水塘和海盐塘,下泄于平湖塘和长纤塘,南湖四周地势低平,河港纵横。
  地处北亚热带南缘,属东亚季风区,冬夏季风交替显著,四季分明,气温适中,雨水丰沛,日照充足,具有春湿、夏热、秋燥、冬冷的特点,因地处中纬度,夏令湿热多雨的天气比冬干天气短得多。
  这里自然资源丰富,土地资源丰富,人均耕地占有1.3亩,为浙江省人均土地占有量的近3倍,并且拥有大量的建设用地。同时,南湖区盛产粮、油、茧、淡水鱼等农产品,为开展农产品深加工和发展食品加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商机。
  这里人文资源深厚,不仅传承吴越文化之渊源,保留楚文化的余韵,而且深受海派文化乃至西方文明的影响,历代名人辈出,有着丰富的社会人文优势和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目前,嘉兴籍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有39人,从而有“近现代名人一半在浙江,浙江的一半在嘉兴”之说。嘉兴市目前有大中专院校66所,其中普通高校1所 ,大专4所,中专6所,技校5所,普通高中37所,成人教育机构11所,并另有社会办学机构192所,科研机构21所。每年都至少有6000余名毕业生进入人才交流市场。同时,还有众多的各类紧缺人才源源不断地从国内外向南湖集聚。